面向智能化时代 |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作者:李娇阳、石俊杰来源:教务处发布时间:2025-04-30点击量:10

近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人才培养行动计划(2025—2028)》(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与浙江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行动部署,立足新“双高”建设起点,面向产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启动六大核心任务,推进人工智能与专业、课程、教师、教材、实践基地和教学场景等人才培养关键要素全过程深度融合。

《行动计划》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推动人工智能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打造高水平“财经+科技”专业矩阵,推动课程、教材等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改革创新,以教学资源和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优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加快培养符合智能化产业需求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到2028年,学生AI运用能力和教师AI素养明显提升,建成一批高质量“人工智能+”课程、教材,形成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财经商贸专业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行动计划》部署了六大核心任务:一是推进“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建好人工智能高水平专业群,健全智能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二是打造“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持续开好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好一批“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创新推进金融新技术技能培养,强化人工智能特色课程资源建设。三是提升“人工智能+”教师能力,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改革能力,强化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四是加强“人工智能+”教材开发,编著开发人工智能高质量教材和交互式数字化教材。五是建设“人工智能+”实习实训实践基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典型项目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校内外实习实训实践基地的落地应用。六是深化“人工智能+”教育全场景应用,促进人工智能在辅助招生就业、学生学习、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实践,实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全流程。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其技术演进与应用创新持续释放普惠性价值。这一技术革命不仅重塑了生产力要素配置方式,更对教育领域的变革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产业智能化升级催生出对跨界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促使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从单一技能掌握转向跨学科思维、创新素养与技术伦理的多维并重;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教育教学形态,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向个性化学习、自适应评估、虚实融合的沉浸式教育范式演进,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率先发布《行动计划》,不仅是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是对职业教育未来形态的主动探索,标志着学校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未来三年,学校将聚焦“人工智能+财经”特色,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健全人才培养关键要素与人工智能的全面交融,加快构建适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服务产业变革、支撑教育强国贡献“金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