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由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以“疫情给产教融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第一期职教沙龙在团体社员单位星曜堂国际厨艺学院举行。活动由省职教社常务副主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利月主持,省职教社副主任仉贻泓,省职教社副主任、学校校长郑亚莉,省职教社副主任、浙江荣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潘云峰,以及部分社务委员、社员代表、企业家代表出席活动。

郑亚莉指出,新冠疫情使得产教融合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国家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与冲击,中美之间的科技战也随之打响。针对中美科技战,国家正式启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成为在“新基建”中占有优势、取得科技战胜利的关键。如何使培养的人才契合产业需求和标准,需要教育与产业的有机融合,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与产业标准与规格相适应。
学校副校长、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分会秘书长郭福春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编辑部主任、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沈佩琼分别作主旨发言。
郭福春提出,新冠疫情叠加中美经贸摩擦,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挑战,作为最贴近经济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也随之面临重大挑战。郭福春结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相关实践探索,从学校、专业、课程三个维度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理论和实践路径,提出高职院校应以产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化危为机,培养出真正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岗位人才。
沈佩琼提出,疫情提供了一个对产教融合再思考的契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作为推动人才和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应着眼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面向十四五,立足于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规划,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和前沿科技,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加强制度供给,深化政策落实,搭好平台载体,促进多元主体参与,推动我省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疫情爆发后,广大职业院校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在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和疫情期间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投入疫情防控服务保障、重要防疫物资生产等各项工作中,特别是大量职校生提前实习上岗,有力解决了复工复产中面临的“员工荒”重大难题,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本次疫情也让很多企业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家此前并不清楚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片面追求名校、高学历、海归等名片,对于大量一线技术技能人员并不重视。疫情期间复工复产的考验,让很多企业家搞清楚了哪些是维持企业运转的关键岗位、核心岗位,以及企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人才。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与此同时,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挑战,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很多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在此情况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的各种新老问题交织,给职业教育也带来了更大挑战,需要党委政府、相关各方、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抱团作战、合力解决。
王利月充分肯定了本次职教沙龙的成果。他指出,当前我省正在积极推进“窗口建设”,刚刚结束的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对科技和人才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职业教育如何落实“窗口建设”目标要求,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对我们提出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职业教育的牛鼻子工程,抓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职业教育事实上还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相关政策难以落地、不少老大难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叠加新冠疫情的影响,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出了很多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机遇。要着眼于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构建,紧贴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各方多元主体共同关心支持,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省职教社也将进一步发挥好平台作用,围绕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职业教育的重难点问题,积极汇聚各方智慧力量,做好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加快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积极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