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传统经营模式遭颠覆,学校该如何培养金融人才?

作者:来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18-11-15点击量:57

 

微信图片_20181114165612.jpg

十年流金,诚信为本铸就金字招牌;砥砺奋进,学做并重培育桃李万千。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成立十周年之际,近日,由全国金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承办的 “新时代产教融合行校协同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研讨会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所金融职业院校领导和20多家商业银行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

浙银大学校长、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院长陈春祥认为,目前科技发展对银行业发展影响很大,很多传统经营模式彻底颠覆,国内金融与发达国家的金融体制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学校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金融人才:一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二是提升诚信服务,增强礼仪修养,三是金融知识的普及,希望学校和行业共同承担普惠金融的社会责任。

微信图片_20181114165623.jpg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王祝华用一系列数据回顾了银领学院十年的发展成果,他指出,银领学院十年来培养了一万名学生、实践了一种模式、产生了一种效应、形成了一系列机制和铸就了一个品牌,银领学院对社会来说是优质就业的象征,对在校学生是目标和就业梦想,对高职教育而言是产学合作订单培养的典范。

王祝华结合具体实践分析了当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是学生就业心态改变,慢就业不就业情况增加,二是学生价值观念改变,毅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下降,三是银行一线岗位的工作强度、要求给在校学生造成较大心理压力,四是银行岗位职能转变,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五是银行一线员工紧缺,给高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他给出了应对的策略,希望从提升学生思想素质、心理品质出发,加强学生特长、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规划引导,提升学生竞争优势。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总行党委组织部部长兼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金善智认为,银领学院对银行人才需求具有三大优势:技能过关专业胜任、提前培养定位清新、团队融入和文化认同。他从行业的角度出发,表示希望得到真诚、活力、踏实、坚韧的优秀人才。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已经走过十年。当前,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召开此次研讨会,将有助于总结金融行业订单人才培养经验,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行校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