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铭记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传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深入推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建设,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延安延训干部教育培训中心承办的“弘扬延安精神,培育时代新人”培训班于9月1日—9月6日在延安顺利举行。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11位思政理论课专兼职教师与30位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学习活动。

本次培训班以“弘扬延安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以延安精神、革命精神教育、抗大精神为主要学习内容,采取了专题授课,现场教学,访谈教学等多种形式。开班仪式后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崔平教授关于《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专题讲座,从“革命、建设、改革”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带领全体学员走进了那段辉煌的岁月,让学员们初识延安,对延安精神有了初步的认识;“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宝塔山前重温入党誓词,庄严肃穆,通过讲解员的动情讲解学员们加深了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随后,全体学员观看了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通过“回家、成长、转移、东渡”四幕情景教学,展现了在战争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保育院的老师们不遗余力地照顾和培养这些英雄的后代,谱写了一章充满人文情怀的红色传奇。回顾这段历史,其中所发生的许多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故事都让人动容,让学员们的情感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礼。

学员们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等革命教育基地进行了现场教学,每一处革命圣地都充满历史。每一块厚重的土地,每一个朴实的窑洞,完整展现了中共中央在陕甘宁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在王家坪革命旧址,学员们倾听毛泽东与毛岸英的红色往事,为伟大领袖无私的革命情怀而感动,更为无数革命志士在民族大义面前舍小家、保大家的革命信念所震撼。学员们默默地看、静静地听,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学员们对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崇高的革命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更深刻的体会,更真切的认识。

在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第二故乡的梁家河村,延安干部培训学院枣园分院教授刘月富,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磨炼、习近平的群众观三个方面切入。详细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期间条件艰苦,思想迷茫和彷徨,但是他却以顽强坚持的意志度过了“五关”,有酷暑难忍的“跳蚤关”、困苦艰难的“生活关”、条件艰苦的“饮食关”、苦挣工分的“劳动关”、同甘共苦的“思想关”。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培养出了他执着的信念、坚贞的品质、顽强的性格和坚韧的志气;也培育出了他的群众观,其中包括人民目标观、人民导向观、人民位置观、人民立场观等。通过此次访谈教学,让学员们亲身感受习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奋斗经历,对总书记知青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刻领悟他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担当的品格、带头实干的作风。走进梁家河村史馆,馆内呈现的一段段文字资料、一张张泛黄老照片以及一件件陈旧劳动工具,无一不在讲述着习近平总书记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时带领群众打坝造田、开铁业社、办合作社、建沼气池等发展生产的奋斗历程,领悟当年习近平带领群众奋力改变梁家河村贫穷落后面貌、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和扎根基层、实干担当的共产党人情怀。学员们对照《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并聆听现场讲解,详细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切身学习感受了 “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原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村支部书记石春阳为我们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的七年插队生活。习总书记在知青期间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亲民爱民、一直以群众的事为第一要务时刻放在心上、与群众能够打成一片,一视同仁;他敢想敢干,坚持实事求是。
凤凰山的一座座窑洞内陈列的白求恩图片展,数十张历史照片,真实记录了白求恩在中国的一个个珍贵瞬间,勾勒出这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短暂而又光辉的人生历程。讲解员用感人至深的语言,带领学员们回顾了白求恩大夫奉献和敬业的一生,生动诠释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信仰,启迪着学员们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学员们赶赴烈士陵园,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纪念碑敬献花圈,到烈士墓前鞠躬敬礼,瞻仰烈士的英勇事迹。“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学员们满怀深情地齐声朗读《为人民服务》这篇在张思德烈士追悼会上毛泽东主席发表的著名演讲,再忆重于泰山的英雄往事,更加坚定了薪火相传的为人民服务信念。
通过此次延安实践学习,让我校师生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优良革命传统,学习到一个个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生动典型案例,对于我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