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松:我们需要培育一大批“支持型校友”

作者:来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15-12-28点击量:13

我们需要培育一大批“支持型校友”

周建松
2015年12月28日
 
前些时间,国务院下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紧接着,有学者在重要报刊上撰文指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需要培育“支持型校友”,并就世界各国及有关名校的成功经验做了分析,读后很受启发。
我们不敢说我们的学校是名校和一流学校,自然也更谈不上世界一流,我们的学校只是一个小学校,然而,国家和教育部门鼓励和提倡各类学校在各自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其发展路径、运作机理,需要支持的模式,也应该是大致相当的。
众所周知,我们的学校虽然以前只是个中专,现在也只从事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但确实以“办学层次不高、投入产出很高,办学规模不大、社会影响很大”而闻名业界、影响全社会,“金融黄埔、行长摇篮”是对学校前期办学成果的最好评价和最高褒奖,与此相对应的是,学校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杰出校友,成为业界英才乃至国家栋梁,是学校培育了人才,是教师培养了学生,同时,也是校友成就了母校,我们学校的校友工作也令同行羡慕。
当前,学校正在制订和谋划“十三五”发展规划,如何确立更新更高的发展目标,使学校在办学内涵、层次、质量、水平、影响力等方面再进一步,再上一个新的台阶,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的分析,思路需要再梳理,目标需要再定位,资源需要再整合,在缺乏强有力的行政支持的背景下,校友资源应该是学校最为重要的资源,校友力量应该是最为重要的力量,有鉴于此,如何培育一大批“支持型校友”,应该引起我们更大的重视和关注。
“支持型校友”的具体支持的方式,也许会有不同的理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暂时出不上钱出不上力的给予道义上的支持,这也许是最为通俗的想法,但归根到底,支持的是人心,支持的是人气,支持的是关键时刻做关键的事,这应该是常理。
培育“支持型校友”,我们不可能只有愿望而无所作为,在办学理念上和指导思想上,如何更加重视学生、关心学生,如何把以生为本理念真正落实得更好,当大有文章可做,在学生需要时做最需要的事,应该是最为基础的工作。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因材施教,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应该是努力的追求。而做好毕业后的校友工作,同样大有文章可做,“关爱每一位校友”,如何落到实处,“重视成就校友,关心成长校友,巩固老校友,开发新校友”,如何落小落细落实,我们尚需做更大的努力,而发挥不同校友的潜质和特长,也是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和关注的。
培育一大批“支持型校友”,既有全社会的文化因素,更有我们可以也应当作为的工作,在面向2020年的新一轮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合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