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松:坚持“三定位”、“五结合”,以更高标准做好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作者:来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15-01-04点击量:12

坚持“三定位”、“五结合”,
以更高标准做好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周建松
2015年1月4日
    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超过700万,创历史新高;2015年,我校毕业生首次超过3000人,也创历史之最。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未雨绸缪,早已作出部署、制订政策。我校在2014年取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就业50强)的同时,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我们确立更高目标,采取更实举措。
    坚持“三定位”。面对201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新的文化自觉,这就是:一是要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当做发展内生,更要把它当作实现学院品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必须;二要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当做社会责任,也就是学校必须履行的首要社会责任;三要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当做学校推进以生为本理念,关爱学生的具体行动和重要工作。
    抓好“五结合”。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既要指导思想上重视,更要行动上积极实践,也要有操作性艺术,“五个结合”非常重要。这就是:一是要坚持关心就业与鼓励创业结合。既要重视就业,也要创造条件鼓励创业,创业既可以满足部分毕业生的需求,也可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就业指导与实践推动结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性全程就业指导的同时,切实加强更加针对性的现场性实践指导,推动工作有效实施;三是订单先行与后续跟踪结合。要在充分利用订单培养先发优势的基础上,切实抓好后续各项工作,持续跟踪就业情况;四是学生自主与学校帮扶结合。既要明确就业也是学生自己的事,又要提倡学校最大限度给予帮扶和支持;五是系部为主与学校统筹结合,各系要强调积极开拓市场,促进和落实就业,学校要发挥宏观统筹和协调作用。
    形成同心力。就业工作是一件关乎国家、关乎社会、关乎稳定、关乎学校、关乎家庭的大事,全校上下一定要同心同德、齐心协心,综合利用行业、校友、社会、家长和学生自身力量,切实加以有效推进,以就业率、稳定率、对口率等一系列指标优化为目标,不断推动就业工作,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