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博士风采特别访谈录之二:管理学博士薛燕

作者:来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13-09-10点击量:35

博士风采:

薛燕,男,(1970—)会计系会计教研室副教授、高级会计师中国矿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方向:公司理财、税务筹划、金融工程,现兼任浙江信用与会计研究中心秘书长、会计研究所副所长。2009~至今,担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系教师。先后承担资产评估、财务会计、会计综合技能、基础会计、企业纳税实务等课程的教学和建设任务。在进入我校之前先后担任北京沃特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总监和中国石化集团管道储运公司财务处部门经理等职务。进校四年来,在核心刊物公开发表专业论文3篇;主持或参与省、厅级以上课题4项;院级课题3项;协会课题1项;参与撰写专著一部、参编教材一本。

担任学生管理辅导工作经历:2010.09-至今,担任会计103)、104)班班主任,实现就业率、学生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双百;2009.09-至今,担任会计094)、104)班党员发展联系人先后发展正式党员十多人。担任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指导老师(两项);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指导老师(两次分获一等奖、三等奖)。

 

    本网记者:首先祝贺薛老师所带班级顺利毕业,这届学生管理过程中您有怎样的收获和感受?

薛燕博士:谢谢!班主任身份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角色甚至是一个挑战。也许在校大部分班主任中我的教龄也是较短的,在此之前我一直从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这当中的感受肯定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既然选择了挑战就要勇敢面对,作为一名教师战线的菜鸟,在此我首先要感谢会计系领导和同事对我的理解、帮助和支持。我所带的两个班级生源都是三校生,而且全部109名学生中男生只有4名,您几乎可以想象:内向、害羞甚至自卑会营造一个怎样沉闷、惰性和消极的班级氛围。为避免这一现象发生,根据学院对学生“三关”和“六个心中有数”的要求,从一开始我就为每个学生建立电子管理档案(在此,我也想再次呼吁在学院层面建立“基于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信息管理系统”),俗话说:开朗的孩子有一个共性,而内向的学生每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班级管理与所有管理一样,其核心在于沟通和换位思考。我有两个优势:第一是有一定的企业(团队)管理经验;第二是时间,由于离学校近的缘故,我愿意与每一名学生沟通。比如在订单班招聘、党员思想汇报、困难学生帮扶等方面,尤其在学生考证、就业环节,对每一名同学进行排查,绝不让一名同学掉队,为此,出资成立了班级考证奖励基金,虽然这微薄的基金只能起到精神上的激励;在就业环节,与每名同学及其家长进行地区、行业乃至岗位的分析和选择,思想的碰撞有时是快乐的,有时是痛苦的,就在这快乐和痛苦的交织中我们两个班最终取得了从业资格考证通过率和就业签约率两项百分之百,我感到很欣慰,很高兴同学们最近一直与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会继续关注他们今后的发展。

 

    本网记者:多年的财务工作经验对您的教学有什么帮助?您对我们目前的会计专业教学有什么建议?

薛燕博士:是的,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学以致用”或者说是一种基于“需”的教,这一点与工程类本科院校很相似。我至今还记得在我原来的企业中招聘了一名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刚开始是做出纳岗位,当她填写一张银行支票时紧张得不敢下手的情形显然说明在校学习中练习得不是很多。应该说会计理论知识是非常严谨和系统的,但是企业根据业务不同、规模不同或者组织形式不同其会计处理方法有很大差异,我们学院会计系成立的会计工场、税务工场以及建立的会计实验基地正是为了更好地模拟企业的实际业务处理,对我来说,首先要让学生建立系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企业实践经验进行解释,很高兴这些现实的业务描述能够激发起学生讨论和思考的兴趣,我也发现,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给出一个恰当的现实案例似乎效果更加明显,目前,学院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并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强调“双师型”教师比例也许正是从管理的高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至于您所提到的会计专业教学建议真的算不上,但是我也有一些思考。首先,应当肯定的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勤奋好学,这一点可以通过到图书馆的观察发现,许多会计专业学生愿意并且喜欢到图书馆看书,但是通过比较我也发现会计专业学生普遍不善表达和沟通,这一点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其实非常重要;其次,通过跟踪调查我们也发现,会计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普遍后劲不足,这一点也许一方面缘于前面提到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也与学生在校时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足有关,我们注意到学生在校时的时间分配,尤其是二年级下学期订单班招聘之后,部分未进订单班的同学还在坚持练习相关技能,我的想法是这部分同学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企业会计相关知识的学习上,而我们在教学设计上也应对这部分同学设计更加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学;再有,我们也看到,虽然学院下了很大的决心和投入来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并外聘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但是,要做到真正把业务“搬进”课堂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网记者:作为一名高学历教师,请谈一谈您对教学和科研的看法。

薛燕博士:首先非常惭愧,进校以来我的学术研究成果并不多,这一点上有负学院的关爱。也许目前在校的高学历教师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科研方面做得风生水起的,另一类则有些默默无闻,很不幸,我属于后者。今天对我的访谈不禁让我想起了“燕昭延郭隗”的典故,我愿意将这理解为对我的一种包容和鞭策,当然,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学院对高学历教师的关爱,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对于我来讲,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做好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应当尽快融入高职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氛围,沉下心来多积累,不要背上学历的包袱,要知道学历高并不等于能力强,大而不强,难免遭“黔驴之殇”。

总体来说,学院科研在高职院校排名前列,但同时也要看到局部结构性、学科性差异的存在,另外高职学院和本科高校的科研能力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某些学科提出一家之言,在一定范围内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进而带好一个团队,学院领导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并制订了科学的激励机制。这些都将成为了我们今后工作的动力。

高职学院的教师如何安排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一直是我苦恼,但是我以为科研一定是要沉下心来多多思考和积累,克服惰性和浮躁,保持一颗安静而又敏感的心,正如周书记所言:克服重申报轻研究的功利思想,做到先有后优,重量更要重质,教学研究和专业研究并重,也正如周书记所行:笔耕不辍,勤于动笔更要勤于思考,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最近我国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和所发生的很多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将自己的研究兴趣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才能使得研究更具有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当然,也才更容易出成果。举例来说,“营改增”政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以及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社会养老保险、企业社会责任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关注,我以“五险一金”为题申报省社科联科普课题、以浙江省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为题申报学院课题顺利获得立项。当然,这些成绩微不足道,谨与广大同事共勉。

(党委宣传部  陈民;校网学生记者 陈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