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职业院校38年推5000名行长 靠的是订单式培养、校友文化的支撑——揭开浙江金融界“黄埔军校”的神秘面纱

作者:来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13-07-03点击量:182

 

商报讯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浙商银行行长龚方乐……这些在银行圈里响当当的人物,都出自浙江一所名气不大的学校——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自1975年创办以来,该校已向全国金融系统输送了5万名金融人才,其中担任支行副行长以上职务的超过5000人,近百人担任省级分行行长及以上职务,外界称其为浙江金融界的“黄埔军校”。

除了毕业生很牛,该校就业率也多年来保持高位。核心的金融专业,初次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经验就显得非常有借鉴价值。

上周,该校开展了“小学校何以铸就大品牌”座谈会,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所浙江金融界的“黄埔军校”?答案是: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形式,为银行量身定制人才,并依托其校友会助推学生成长与就业。

“今年我们学校有2300名毕业生,其中有1000人通过订单班实现就业。”朱老师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订单班负责老师,她告诉记者,在2012年5月,有51家企业走进学校大门,一是选大二的学生,签订订单协议;二是和学校共同讨论下一年的课程设置,共建订单班。

到了大三,参加订单班的学生,上半学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上课;下半学期则正式进入企业实习。这样一来到了毕业时,几乎每个订单班上95%左右的学生都能顺利与企业签约,直接上岗工作。

“校友是种力量和资源,是连接各方面的桥梁,是学校的品牌和财富。”周建松从1993年开始进入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现在是该校的党委书记,在他看来,学校人才辈出还归功于该校深厚的校友文化。

“有人质疑过,38年培养5000余名行长的佳绩,在银行界入行门槛高的今天,学校是否能延续辉煌?”周建松说,“我们培养过金融系统的司令员、师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可能很难培养这样的人才,但可以培养一大批的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周建松说,如今更多的是培养工兵,即银行界的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理财经理等。

(记者 张晨 通讯员 龚宏富 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