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还没毕业就己“就业”——学院积极开展人才订单培养

作者:来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04-06-15点击量:52

 

为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学结合,探索建立人才培养使用新机制,2004年6月11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与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举行隆重的签约仪式,并就人才订单培养事宜达成合作意向。

根据协议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与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双方共同组建人才订单培养管理委员会,确立适合行业需要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规划和方案,指导实施“2+1”教学培养新模式,即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现有学制基础上,前2年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主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目标要求,第3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根据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要求,实施订单培养,主要进行岗位必需业务知识,业务能力的专门培养或进行毕业综合实践。

每年5月,由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提出下年度订单数量,6月底前,银行与学校双方共同选拔组成“建行班”。9月份开始,按“建行班”要求组织教学,实行集中授课,除按教学计划继续修满必需的学分、完成指定的必修课目外,同时由建行派教员专门讲授建行规章制度、业务品种、业务流程、建行行为规范等。次年3月份,学生分赴各地建行实习;次年6月,学生完成培养计划。经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组织上岗考核合格后,予以录用。学生无正当理由,也不能违约,双方诚信守约。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意向书,学院则作为第三方签证督促。

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实施人才订单培养,是我院实现学生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我院贯彻教育部1号文件,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适应新形势下学制改革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推行“2+1”人才培养,是学院适应学制改革趋势的新举措。这种为企业量身定做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形成了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有利格局。对用人单位来说既可以提前取得用人挑选权,省去岗前培养时间和费用,提前介入教学过程,提高培养效果,也可以节省人才使用成本和费用。对学院而言可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实用人才,提前解决和安排实习就业事宜,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对学生来说则加强学习的针对性,避免盲目选择,可以省去毕业后到处就业麻烦和不便,并且上岗后适应快,有利于业务发展。

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出将进一步推进我院全面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深入,实现学院提出的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的目标,实现学院、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三赢。

今年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向学院订单2005届毕业生100人,中国建设银行宁波市分行向学院订单2005届毕业生50人,现学院与省工商银行、浙商银行都有了订单培养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