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全院42名的新教师,认真总结了学院实施“青蓝工程”一学期来的教学实践,并结合上学期两次学生跟踪评教的信息反馈情况,写出了一篇篇颇为深刻的心得体会文章。在此,谨摘录《北京青年报》“本子上的永恒”一文,作为“青方园地”之序。
大概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当时我读大学二年级。一日,《文学概论》课代表突然向我索要我的《文学概论》课的全部课堂笔记。我有些诧异。因为当时这门课的期末考试已经结束,这门课我也已经结了业。“不是我要,是漆绪绑先生要。因为课已经全上完了,先生不放心大家是否记清楚了他所授课的内容,想收一些学生的课堂笔记看看。”面对我的疑惑,课代表解释说。
大概是一个多星期以后,课代表把我的笔记本还给了我。当我把笔记本打开的那一刻,我震惊了:那本子,厚厚的,从头至尾,处处挂满了先生一笔一画写下的红色墨迹。那些工工整整的红色小字,有的成片地落在了我的笔记本的空缺处,有的成串地落在了我的笔记本的残句旁,也有的落在了误语后,落在了错字边……
在以后的岁月里,特别是在以后当我也做了“教书匠”,那本子上的片片“红色”,又常常激励着我,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为人师表的日子。
想想看:即使是在今天,在我们这个极度讲究劳动与报酬等量互换的今天,有谁会给先生那一串串密密的红字,称斤度两;有谁会给先生那极度的认真与倾心,衡级定等……然而,就是在那一片无人喝彩之中,先生静静地,把该负责的,负责了;该认真的,认真了;该倾心的,倾心了。在先生,那是一种无需得到任何褒奖与喝彩的为人的本分、为人的自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坚信:我院的青年教师勤奋笃行,精益求精,必定会在高职教育的百花园中竞放争妍,瑰丽多姿,成为学院全面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中特有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