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600多位金融高管回母校——致敬,那些年一起走过的青春

作者:来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13-11-05点击量:10

 

“一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老同学们,你们都还好吗?”丁宇哲握着一位老同学的手,激动地说。

近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三届校友重返母校,同学情、师生情,汇成一股暖流。600多名老校友出席了本次纪念会,他们分别是1983届、1993届和2003届的校友,共18个班级。

那些年,珍贵的见证物

尽管当天天气阴冷,但丝毫阻止不了校友们的热情,有些穿着短袖依然在学校广场上排队,等着在校友碑上签字,并和老同学合影留念。

有些校友身上还带着当年读书时的用品,如水壶、钢笔、校徽等,如今这些都已经成了珍贵的见证物。

陈先生是93届校友,现在已经是杭州一家银行的副行长,此次回到母校,他带了珍藏品回来,“这个小水壶当时是我们一个寝室8人用的,无论参加什么活动,如篮球赛、联欢节等,我们都会带着,所以,那是很美好的回忆。”

“我带的是学校的校徽和当年用过的钢笔,你看,我至今还保留着的。” 校友方女士话音刚落,一群同学齐鼓掌,并蜂拥过来看。

虽然每件物件都非常陈旧,却承载了校友们对母校深切的爱。方女士说:“无论是校徽还是钢笔,如今成了大家对母校发展的珍贵回忆。”

“我们班38个人,8个人一寝室,没有桌子,上下铺都是床,那时用的是集体卫生间。”校友陈先生说,那时,班里同学就像兄弟姐妹一般,一起上课,一起看露天电影,一起旅游。同学间很少有矛盾,有的是相互帮助。

在学校的梧桐树下,校友们开心地聊天,风趣幽默,激情澎湃。他们回忆当年简单却充实的校园生活,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在今天回忆起来,都是那么美好。

那些年,奋斗的兄弟姐妹

众多校友中,有好多都是创业先锋,校友会的当日,学校还开设“创业论坛”,让在校生和校友来了一堂交流会。

其中,有一位曾经叱咤校园、后来驰骋商场的风云人物,他叫余春赋,是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

“创业需要激情,要有冒险的精神,但稳健的控制风险是创业成功的基本前提。”余春赋告诉同学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往着自己兴趣的方向创业,把它做到精致,不管是小生意还是大生意,都是成功。

在创业中,余春赋曾遇到挫折,但他当时没有气馁,他知道要成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自信和创造力。

会上,还有一名大三的创业先锋发表演讲,他叫黄伟,来自营销专业。从去年开始创业,在下沙开花店,只用了教师节一天的时间,把一年的成本全部赚回。

“虽然我做的是小生意,但做得还不错,曾经我有上订单班的机会,我放弃了,选择创业,但我不后悔,因为在创业中,我找到了乐趣。”黄伟直率地说,自己还没毕业,只要同学需要帮助,只要能帮上,他一定会去帮。

当主持人说,会议现场两旁的十多盘植物和小盆栽奖品都由黄伟提供时,现场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今天来了这么多行长和创业的董事长,听了他们的故事,非常激动,作为他们的校友,我感觉到很骄傲。”国贸专业大三学生李小琳说,刚刚作报告的那位校友,毕业后自考本科,通过学习和努力,现在已经是温州某银行的副行长了。

李小琳自信地说,以前觉得自己学历不高,怕没前途,现在不怕了,因为每个人都是从最基层、最普通的岗位做起的,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有好前途。

那些年,吃过的食堂饭菜

仔细的校友,只要一进校园就能听出,校园的广播台一直播放着一首歌《那些年》,不免让人想起当年在母校的点点滴滴。校友丁宇哲是83届的学生,中午时分,他和老同学们来到了学校的食堂。“像又回到了三十年前一样,和几个哥们儿围一桌吃饭,那种感觉很温暖,很舒服。”丁宇哲说,现在工作繁忙,大家根本没有时间聚到一起,就算聚到一起也不可能吃到学校食堂的饭菜。学校安排的这个食堂午餐,非常有意义。

  校友方合英走在选菜区,一直在寻找以前在学校经常吃的几个菜,如炒豆芽、小豆腐等,都没有找到,她说,“食堂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现代化了,规模也大了。以前吃一顿饭,学生都要排长队打饭,菜式很简单,现在一眼望去,十几个菜,有点挑花眼。”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前身是国家级重点中专浙江银行学校,2000年升格办高职。创办以来,其已经为全国金融系统输送了5万名金融人才,约占浙江全省金融从业人员的1/4,近百名校友成为省级分行及以上经营高管,除了易会满外,还有现任农业银行总行副行长楼文龙。

学校不但成立了校友总会,还在全国各地开办校友会,因地制宜地成为了学院深化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的重要纽带。尽管校友分布在五湖四海,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仍会组织校友会,将大家联系起来。

据了解,从2007年开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将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定为校友回校活动日,并将其建成校友与母校密切交流的平台。

(本报记者 林晓莹 通讯员 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