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报】:一名高职女生和她的担当——记省十三次党代表郑婷

作者:来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发布时间:2012-06-12点击量:11

 

23岁的女孩能做什么?

逛街、网购、发微博,没心没肺的笑......至少这不是郑婷的定义。她的名字与一大堆荣誉联系在一起:全国新概念英语大赛浙江省赛区二等奖得者、第二届浙江省十佳大学生获得者2011年浙江省国家奖学金特别奖获得者、入围“2010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获“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等。她还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唯一的高职学生代表,虽然党龄只有两年。作为党代会的新人,此次郑婷精心准备了两个提案:一是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开展国际化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二是实施分类资助,进一步加强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帮扶力度。

沉甸甸的提案与一个轻飏的年纪似乎并不相称。但放在郑婷身上,就再合理不过了。这个女孩经历过苦难,更重要的是她有担当,尤其是2008年的一次次决断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一年前父亲病逝了,一年后她考上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似火的骄阳中,郑婷和那些刚认识的新同学一遍遍的在操场练军姿。然而没等军训结束,她突然接到一个噩耗:母亲因为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家中还有一位大两岁的姐姐,但她从小智障。父亲走了,母亲是支柱;母亲倒了谁来撑起这个家庭呢?郑婷做了个抉择,她要休学回家照顾亲人。

没有这样的先例,学院居然同意郑婷的请求。回到绍兴县王坛镇越联村,郑婷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她烧饭洗碗搞卫生帮妈妈锻炼身体,有空时还不往屋后那块菜地。播种、动土、灌园,南瓜、玉米、土豆和青菜轮番着来,以前很少干农活的她居然能让家里人一年四季都吃上自己种的菜。2009年6月,媒体关注到这个特殊的家庭,《谁来帮帮这个想读书的女孩》的求助信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8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妈妈和姐姐被安排住进了敬老院,而郑婷则回到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重又成为英语专业的一名新生。

同学们给她起了一个绰号“熊猫姐姐”,因为郑婷常常熬夜,黑眼圈特别大。她说,我是宿舍里起得最早睡的最迟的那一个。没有人比她更懂得上学、读书有多难,所以她拼命的学习。有空就往图书馆跑,一闲下来就翻书;教学楼晚上九点关门了,她就跑到路灯下去读英语。大学三年,她的成绩全都位列专业第一名。同学们还亲切地叫她“阿馒”,因为每天早餐郑婷只吃一个馒头,五毛钱的那种,多一分她都舍不得。

学院党委书记周建松将自己的专家评审费送到了郑婷手上,很多教师也向她伸出援手。没了后顾之忧,郑婷浑身都是干劲。在课外,她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英语口语协会的发起者;在班里,她是团支书;在系里,她曾任团总支组织部副部长,系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负责人;在学院,她是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还是“微基金”的发起者。“每人每天省下一块钱,一年也就有300多块,用这笔钱可以去感恩父母,去帮助你想帮助的人。”郑婷的这个想法源自老师,而经她的手得到了发扬光大。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很多学生都是“微基金”的拥护者。

今年3月,郑婷出现在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绍兴分行营业部的柜台,她是一名实习生。这家位于越城区延安东路的银行距离疗养院不远,步行也就20多分钟。郑婷白天上班,晚上就借宿在疗养院,照顾母亲和姐姐,“帮她们洗洗擦擦”。按照先前的约定,郑婷毕业后,就不再接受社会捐助,母亲和姐姐在敬老院里的花费将全部由她自己承担。郑婷希望实习后自己能以优异的表现留下来,以便更好地照顾家人。她说,大家给了她太多,所以她要尽全力做好工作,还要尽全力去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把爱传递下去。

 

《浙江教育报》记者  王东